宜蘭龍潭湖中一群瀕臨絕種的-圓吻鯝魚

龍潭湖是宜蘭地區最大的天然湖泊,水來自地底湧泉,周圍沒有污染,魚類資源豐富,不但是重要的灌溉水源,也是居民的魚田。近幾年因為環湖道路的完成使龍潭湖成為有名的觀光景點,而鯝魚是龍潭湖中最著名的魚類,每年5月底為溯溪產卵期,是龍潭湖特有生態景觀,近年來圓吻鯝魚的蹤跡逐漸稀少,希望透過居民過同努力一起守護鯝魚生態。






學名:
圓吻鯝(學名:Distoechodon tumirostris)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一種,台灣俗稱鯁仔、憨魚、甘仔魚、鯃魚、阿嬤魚,中國俗名青片、紅翅魚;為初級淡水魚,分布於台灣北部宜蘭地區,但整體數量不多。




  •  形態特徵:
    本魚體側扁而略延長,頭部小,吻圓鈍突出,口小下位。魚體銀白色,鱗片細小,背部顏色較深,成熟雄魚的腹鰭和臀鰭邊緣淺橘紅色,尾鰭叉形,最大體長可達35公分。雌雄同體,產卵前夕在湖畔聚集,依據族群狀況發展公母比例。
  • 生境:
    圓吻鯝為初級淡水魚,棲息於河川與湖泊的中、下層水域。雜食性。在自然條件下主要攝食周叢食物,包括絲狀硅藻、藍藻、綠藻,此外還食細菌、有機碎屑以及少量浮遊動物、水生昆蟲等。在人工飼養條件下,喜食有機糞肥、糠麩、配合飼料等,食物相當廣泛。
    圓吻鯝在天然水域中生長較快,冬齡一般可達150-600克。在池塘養殖條件下,冬齡魚可達100-500克。



在龍潭湖這座成功的魚道,幫助了只分布在北部的淡水河與宜蘭地區的圓吻鯝魚。每逢端午節前後,湖底水溫升高,圓吻鯝魚群會溯溪到湖面,接受水流衝擊刺激來排卵,持續約3天產完卵後,整群回到湖裡,間隔7到12天第二梯次又上來,每年大約會上演3到4梯次「溯溪秀」。



李志文村長:「以往圓吻鯝魚生存在淡水河系、基隆河和宜蘭北部,但經過龍潭社區20年監測調查發現,圓吻鯝魚逐漸匿跡,現今全臺幾乎只剩龍潭湖可見其蹤跡。」




資料來源:
1.維基百科-圓吻鯝。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9C%86%E5%90%BB%E9%B2%B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