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吻鯝的家-拜訪龍潭湖水世界的方法

  龍潭湖風景區位於礁溪鄉,清朝【葛瑪蘭廳志】記載:「四圍大埤(今四城龍潭湖)在廳治西六里,四圍山腳隘寮之北,縱廣約各百丈,深四、五丈,以莊得名。」,清一丈換算約為3.2公尺,推算可能有10多公尺深,是個水源豐沛的山腳湖泊。今日湖域面積約17公頃,平均深度約5公尺左(註1),是宜蘭五大名湖中面積最大的一座。

龍潭湖住著許多生物朋友,好想認識牠們呀
龍潭湖域面積廣大,終年有水讓這裡成為許多生物的家(圖為養殖外逸的鴨子)

  地方耆老說,龍潭湖湖水終年不消,推測湖水除了來自於周邊山區匯流而下的雨水,還受到蘭陽平原「湧泉帶」的地下水補充。這樣水源穩定的湖泊,除了這幾年受到關注的圓吻鯝以外,還住著哪些生物呢?讓我們簡單了解「認識生物朋友」的方法吧!



  • 水質背景:

  龍潭湖權屬於宜蘭縣農田水利會,目前由宜蘭縣政府承租作為風景特定區。調閱環保局的水體監測記錄,龍潭湖設有三個監測站,我們以最近期的監測資料(2018.05.24),套入評估河川水質的綜合性指標「河川污染指數(River Pollution Index, RPI)」,稍微了解水質狀況。

表、龍潭湖水質調查結果(2018.5.24)
龍潭湖水質監測整理表
註:資料引自宜蘭縣政府

  今年5月龍潭湖水質呈現弱鹼性,落在未受污染或稍受污染的程度;而優養化程度的估算方法眾多且複雜,若用葉綠素a指標來判斷,屬於優養化程度。特別提醒,上表的整理可提供現況的認識,但周邊的遊憩、農業等行為對龍潭湖水質的影響,還需要長期性、季節性的記錄分析喔!

透過簡易的水質檢測包,了解龍潭湖水的濁度
我們也運用簡易的水質檢測包,進行水質監測(圖為濁度Turbidity的狀況)。

透過簡易的水質檢測包,了解龍潭湖的溶氧與pH值
簡易的監測結果發現,溶氧(DO)介於0~4pp之間,pH值約為7上下,


  進行共學活動的參與式調查前,我們花了好一番功夫,企圖找尋過往資料,認識龍潭湖內曾有過哪些生物。非常可惜的是,早年農田水利會曾將龍潭湖委託民間經營,也曾放養魚類供遊憩垂釣,因此無法得知最早期湖內的生物居民有何許人。綜合耆老、地方人士及釣客經驗,湖內曾發現:白鱎、圓吻鯝、福壽魚、草魚、大頭鰱、泰國鱧、奇力魚、錦鯉、琵琶鼠等魚類。翻閱報告書,還記錄到線鱧、粗首馬口鱲、斑龜、巴西龜等親水而居的生物!


  龍潭湖風景區湖面廣闊,目前僅有申請核准的吳沙國中輕艇隊會在湖內划船。
在缺乏長期的生物調查記錄下,考慮設備與安全性,我們決定先用以下方法來初步調查湖內生物:
  • 目視觀察:
    沿著步道散步觀察。方法簡易,但只能觀察到湖岸淺水處,或湖水上層的生物(如白鱎),或恰好出現在淺水處的魚類。
  • 設置陷阱:
    在湖邊適合的地區,放置「蜈蚣網」(又稱長城網),有機會捕捉到在堤岸或湖內底層活動的生物(如蝦虎)。
  • 撒網捕捉:
    於湖岸適合的平台,利用八卦網進行隨機的捕捉。若技術得宜,能拋出個又大又圓的網型,將範圍內的生物請上岸。
(註:本系列調查行動,已向宜蘭縣政府提出申請並獲得許可)

向淺水溪溝溯游的圓吻鯝,用「目視觀察」就能清楚看見。

「長城網」顧名思義,如一個長城有許多開口,是調查的有力工具。

拋「八卦網」技術如果純熟,可以拋出又大又圓的範圍呢!


  今年度的調查行動,目的在於紀錄「曾發現的魚種」,因此我們將捕獲的魚朋友進行物種判視、體長、體重紀錄後,就原地釋放回龍潭湖內了!希望未來累積更多、更全面的調查紀錄後,能初步了解龍潭湖內的生態狀況。提醒大家:「龍潭湖風景區全區禁止垂釣、捕撈等行為」,在此也感謝宜蘭縣政府的許可與支持,讓我們有機會能認識湖內的生物朋友喔!



在地資源故事集: